投资方法论简介
在投资标的选择上,主包倾向于投资商业模式清晰稳健、发展空间广阔、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且管理层团队优秀的企业;同时,这些企业需处于优质行业,其甄选标准包括:竞争格局清晰、现金流创造能力突出、市场总量稳定。
上述的投资方法论与市场中绝大多数的价值投资者其实并无显著差别,主包与市场主流不太相同的是,主包非常重视投资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不依赖市场实现价值回归。是假设买入一家公司后便永久无法出售,我们是否还是否愿意投资?这要求我们以最悲观的市场视角进行考量,同时回归投资的本质——“出资合伙经营一项事业,盈利后共享分红”。这一逻辑基础极为稳固与有趣,它与市场波动及投资者行为完全无关。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指向短期的高额分红,而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累计分红总和折现。
这一投资策略并非没有缺陷,它是基于保守主义的思想,是先考虑确定性,再在此的基础上考虑收益率,也就是胜率为先的。由于代理问题的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更加注重考察其过往的历史记录,这就往往使投资组合最终呈现出低成长、高分红的特点。
而我们知道,投资中往往成长才是甜点区,而由于中国经济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过去,成长正变得稀缺,因此为了提高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主包采取了哑铃方案以弥补组合中缺失的锐度。
对于绝大多数仓位的持仓,我布置了行业相对好,企业相对优秀的公司,如白电、运营商和一些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那么对于哑铃的另一侧,则是根据收益分布的不对称性,买了一些企业,以提高潜在收益。
如我们配置了一些其商业模式并非特别出色,所属行业景气度亦相对低迷,行业整体规模呈下行趋势,甚至潜藏一定的系统性风险,整体发展前景尚不够明朗的企业。但鉴于其估值已处于显著低估区间,尽管护城河并非坚不可摧,但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故仍将其纳入持仓组合。这类标的在持仓中主要体现为银行、建筑、化工等板块。基于其显著低估的特性,我判断这类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具备充足空间,同时下行风险相对可控,不过需要正视的是,其投资确定性确实稍逊一筹。
另一类为低估值成长投资。主包发掘了一批具备此类特征的企业:这些企业当前市值规模较小,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我们对它们的投资目标是从百亿市值增长至三百亿,同时保持估值水平稳定。此类企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20%以上,不过,投资这类企业的确定性也并不强,核心原因在于其绝对估值未能达到足够低的水平——市盈率普遍处于15至25倍区间。这类投资策略因更充分利用收益分布的不对称性,导致胜率相对较低,因此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仓位占比较低的标的多为此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