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AI等新兴资产的投资机会

108

从结果上来看,我们的表现是预期范围内的不好的。对安全边际和确定性重视导致持仓的多数公司都是所在行业内的龙头,业绩增速有限,从历史的经验上来看,这种特征形式的股票往往在市场流动性宽裕的时候表现乏善可陈

从年初至今,显然AI、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进展不断,市场风险偏好提高,汽车、机械、计算机涨幅居前,红利资产式微。但是从事实角度去出发,目前看不到任何AI成熟的应用场景。大模型未来可能实现的商业模式是向开发者提供API收费,以用户订阅或者广告实现商业模式闭环不如向开发者收费的可行性高。

整体上而言,我们几乎无法预测AI未来发展,这个行业显著不符合我们要求的慢变原则,行业日新月异,创新层出不穷,无法应用传统估值方法,不能预测任何一家企业拥有稳定的盈利基本盘。从新兴产业全行业来看,目前整体相对处于一种泡沫化状态,相对好的消息是创新药可能是相对没有泡沫的行业(注:这篇文章是4月份写的,现在创新药也有泡沫)。

面对两类境遇迥异的资产,作为在成长股投资吃过亏的管理人,主包始终认为:那些被人声鼎沸紧紧包裹的标的,需以审慎之心保持疏离,不被喧嚣裹挟;而站在周期谷底的资产,此刻正承载着更沉的压力,在低谷中默默承压。尤其当景气度滑向任一极端时,“这一次会不同” 的念头,从来都是潜藏的危险 —— 它容易让人线性外推,陷入非理性的预判。

除非发生极大的结构性改变,周期的轮盘从不停歇,昼夜更迭间自有其循环的节律。当一家企业的价值足够坚挺,其价格却明显低于内在价值,且多数投资者正以消极、抗拒乃至畏惧的姿态转身远离时 —— 这样的时刻选择入手,往往更有机会收获理想的投资结果。

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如今的我们比以往更珍视两样东西:一是估值的合理性,二是 ROE 所处的周期位置。主包渴望为投资组合铺垫足够厚实的 “安全垫”——“买得便宜” 是基石,“买在周期低位” 是支撑;若还能有可观的股息回报作为额外的守护,便是更圆满的情形。较低的回撤率,才是长期复利得以稳健生长的核心,长期来看,波动虽然不是风险,但是对收益往往是损耗,而非增厚。市场的每一次剧烈震荡,都像一柄透亮的放大镜,将人性深处的贪婪与恐惧照得无处遁形。这般起起落落,若拉长时间的轴线去看,往往不是收益的 “增厚剂”,反倒成了悄悄损耗价值的 “磨石”。盈利与风险本就同根而生;也更能领会 “慢即是快” 的深层智慧 —— 不疾不徐的坚守,往往比急功近利的追逐,更能抵达长久的目标。

世间从无普适的蜜糖,亦无绝对的砒霜 —— 万物价值的分野,本就藏在 “适配” 二字里。主包并不排斥风格,但这需要前瞻式的洞见。而这份洞见的底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若暂难臻此境,我们则愿搭建一方相对稳健的资产组合,以觅得一份长久可续的回报。世界很复杂,预测很困难,惶恐主包会长时间在低水平附近徘徊,只能保持谦虚,即事事谈风险,不忘安全边际


1
上一篇 化工周期股的投资逻辑
下一篇 汽车零部件行业核心的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