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投资要点与消费行业之投资困局
制造业投资要点与消费行业之投资困局
此外,我绝大多数的企业持仓是制造业的主要源因是经历。我个人是研究家电和上游出身,所以持仓中制造业最多。
制造业比周期品、消费品的研究实际上是简单的,虽然我们常说制造业竞争激烈且艰辛,不少小工厂净利润率只有几个点,往往在很艰难的生存着,不过这只是说明了其只是不好投资而不是不好研究。龙头企业的优势是很容易区分的,它在产业链里的话语权,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这些竞争力分析有很多信息可供参考,得出来的结论也八九不离十。
制造业投资的核心困难点是,企业间非常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因此企业必须要有生产环节上的领先,无论是工艺还是其他,否则一旦资本开支加剧,超额收益将会荡然无存。(PS:这也是我之前海容冷链的清仓逻辑)
并且,这个优势并不是一直存在的,需要投资人不停地跟踪。许多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已经构建了相当大的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在时间的推移下,这份优势在不断地被削弱。
需求上,制造业公司最好具备一定的产业升级的可能性(比如我们配置的数控机床),但并不是必须的。
而消费行业的研究,在绝大多数的价值投资著作里是被认为是投资最简单的行业。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它有一个很尴尬的地方,比如白酒,我个人认为是很难喝的,瓜子,我也是不吃的,但是业绩上,这些企业确实在节节新高。社会对其的认可与我的评价形成了背离,如何理解?这点至今我仍然很难解答,所以我不会对消费进行超配,只是从历史上、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与估值的角度出发,我们配置了一定的消费企业,集中在相对逻辑清晰,竞争有限的乳制品和高端白酒。
光伏
近期有观点认为,美元降息有利于绿电估值抬升,我个人是不明觉厉,完全不懂,可能在流动性上有支持吧。
不过这些东西不构成我的投资依据,我在投资上几乎没参与光伏行业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
1.竞争格局不好
2.产品同质化
竞争格局这个大家都懂,光伏过去几年经过政府补贴后产能严重过剩。
产品同质化更为简单,你的一度电和我的一度电究竟是电荷比我多还是电荷比我跑得快?产品之间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差异性。这点相同于很多化工企业,因此对于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企业,制造环节就尤为重要了。
而不同于已经工艺已经成熟,产生绝对龙头的尿素等等化工企业,光伏企业目前仍然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技术迭代非常快。在行业内企业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当下,谁是那个winner?
光伏行业,以我个人观点,在投资的角度上来讲,还是严重高估。这个高估不是体现在赔率上,而是体现在胜率上,如果你能找到最后的胜利者,那么目前的估值是大大低估的。但是如果要寻求一个安全边际,这个估值肯定是显而易见的严重不足,这个没有任何争议。
家电
关于家电,有些朋友提到了人口下降对基本面会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对此最好的研究案例是日韩,日韩同样也经历了人口下行和老龄化的过程,且地理位置相近,也属儒家文化圈。
日韩人口在2000年至今呈现低或负增长,但是家庭户数仍然正增长,这表明家庭单元正逐渐小型化。
虽然人口下降,但是家庭户数的提高会对消费的需求会起到拉动作用,以家电为例,无论日本还是韩国,家用电器销售额都创了24年新高,这是我们超额配置家电的核心宏观数据上的证据。
因此,对于空调等存量行业,在需求上并不用过分悲观。
0